北邮教授杨少石谈5.5G商用:是5G向6G发展的过渡阶段,将为6G探索技术演进路径

出品 | 搜狐科技

作者 | 张雅婷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演进,5.5G(行业内也称5G-Advanced,5G-A)也终于迎来商用元年。

近日,中国移动宣布5.5G正式商用,将覆盖100个城市。中国移动官方展示的5.5G实测速率下行达5132.34Mbps,上行163.07Mbps,时延低至19ms,上下行峰值速率及实测体验速率最高可达5G的10倍。

与此同时,中国移动计划年内在300个城市启动全球最大的5.5G商用网络部署,并推出超20款5.5G终端。目前高通骁龙8 Gen3终端和联发科天玑9400终端已进行5.5G网络测试。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拔尖人才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少石告诉搜狐科技,5.5G这个名称本身是一种市场化的营销概念,就像此前在3G到4G过程当中,中间有3.5G、3.9G之类的说法。

“大家可以认为是在5G到6G之间的关键过渡阶段。从指标上来看,5.5G相较于5G有大幅度提升,比如说下行峰值速率超过10Gbps,相当于从原来5G的1Gbps提高了十倍。此外,宽带实时交互时延低至5~20ms,将为云游戏、云化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应用带来更优质的体验。新增无源物联,连接数量可达千亿级,定位精度也从5G的米级提升至厘米级。”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用户体验的速率不一定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杨少石解释称,体验速率还跟5.5G用户的普及数量、基站等网络设备的部署量相关,就像“分蛋糕”,用户越多的话,每个人分到的就相对会少一些。

他表示,和5G类似,5.5G商用初期从用户体验上来说可能不会有大的变化,因为目前还没有杀手级的个人消费类应用规模化铺开。“目前还是一种网络能力的提升,相当于先把路修好,后面会跑什么车还需要进一步探索验证。”

5.5G网络是否会大规模落地?杨少石认为,目前5.5G对于消费者来说并不是急需的,可能更多是面向行业客户的高端需求部署,公共网络这块目前还看不到有大规模铺开的业务推动力。

在前不久的财报电话会上,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也表示,由于5.5G是在现有5G网络基础上的演进,投资不会大幅增长,中国移动2024年会在300个以上城市部署5.5G,预计投资在15亿元左右。

杨少石强调,5G网络商用仅几年,整个生命周期还很长。一般来说,基站等网络设备都是以10年的周期去看,每代网络的实际生命周期还有明显的“长尾效应”,中间的设备升级不会把硬件都换掉。

值得一提的是,5.5G正式商用之际,6G研究也迎来了需求定义、核心技术预研、以及标准规划的关键期。

国际标准化组织3GPP预计,最早在2024年底将启动6G业务场景与需求的研究,2029年6月完成第一版6G国际标准规范,业界期望6G能在2030年前后具备商用能力。

以下为对话实录:

搜狐科技:5.5G是什么,能否用通俗的语言给我们解释下?

杨少石:5.5G这个名称本身其实是一种市场化的营销概念,就像此前在3G到4G的发展过程当中,有3.5G、3.9G之类的说法,这些网络的能力逐渐接近4G,但又没有达到4G真正要求的能力。

大家可以认为5.5G是在5G到6G之间的关键过渡阶段。从指标上来看,5.5G相较于5G有大幅度提升,比如说下行峰值速率超过10Gbps,相当于从原来5G的1Gbps提高了十倍。此外,宽带实时交互时延低至5~20ms,将为云游戏、云化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应用带来更优质的体验;新增无源物联,连接数量可达千亿级;定位精度也从5G的米级提升至厘米级。

搜狐科技:用户实际体验的5.5G速率能达到10Gbps吗?

杨少石:10Gbps的速率是从网络侧去看的,并不意味着每个老百姓都能享受到这样的速率。用户实际体验的速率还跟5.5G用户的普及数量、基站等网络设备的部署量相关,就像“分蛋糕”,用户越多的话,每个人分到的就相对会少一些。

比如以前北邮的何同学,在北京5G刚商用的时候做这个测试,那时候用户很少,所以测出来速率会很高,但是在人比较密集的地方,速率就没那么高。

搜狐科技:5.5G会催生什么新的应用场景吗?

杨少石:首先来说,做通信标准,前期是有需求定义来做牵引的,要尽可能说清楚技术将来到底能在什么场景发挥作用。我自己所带的团队可能是业内最早开始做5.5G研究的。大概在2017年的时候,当时我还在华为无线网络研究部,公司赋予的重任就是探索、论证、规划5G的大颗粒度技术方向演进路线,为标准化和算法团队输送炮弹。我们在5G传统的eMBB(增强移动宽带)、uRLLC(高可靠低延时通信)、mMTC(海量机器类通信)三大应用场景上不断增强,并进一步为5.5G拓展了RTBC(宽带实时交互)、UCBC(上行超宽带)、HCS(通信感知融合)三大革命性新能力。

RTBC主要是同时实现大带宽和双向低时延交互能力,从而支撑云游戏、云化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兴的宽带强交互类业务,这与传统通信网络中上下行充分解耦、业务交互时延不敏感是有显著区别的。UCBC主要是聚焦上行能力提升,旨在将上行速率提升到超宽带,使上传数据的速度和质量大幅提高,从而能够支撑泛在无线视频监控、移动高清视频直播等宽带物联网和无线视频新业务,这与长期以来各代移动通信网络主要着眼于提升下行传输速率是有重大差异的。而HCS是为了实现基站“睁开眼睛”通信,同时使网络从单一的通信网络变为通信和环境感知一体化的多功能网络。

因此,与5G相比,5.5G在技术层面上增强了5G的三大典型应用场景,并提出了UCBC、RTBC和HCS三大新场景,把5G定义典型应用场景的三角形变成了六边形。

搜狐科技:与5G相比,5.5G耗电量会更高吗?网络覆盖范围会比5G更小吗?

杨少石: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的总体能耗一定是增加的,5.5G、6G耗电量一定是上升的,因为带宽或者传输速率是在大幅上升的,单位时间内处理的比特数比原来提升了许多倍。

个人判断的话,5.5G如果全面铺开,网络总体耗电量应该是比5G会更高的,但是因为不同基站设备、核心网设备等在功耗、性能表现等方面有差异,只有拿到运营数据才会有比较准确的答案,没有真正部署之前都是大体的分析和猜测。

在覆盖范围上,我认为没有大的变化,因为范围是跟频段、发射功率、部署方式有关。和5G相比,尽管5.5G会有部分工作频段往6GHz甚至毫米波等覆盖较弱的高频段迁移,但同时也会在部分场景实现免受权低频段的载波聚合,且5.5G网络一定是和5G网络共存的,可能是以一种对5G网络局部增强的方式来实现5.5G部署。

搜狐科技:普通用户要想体验到5.5G,是不是还要等运营商和手机厂商升级相关基站、终端设备?

杨少石:对,原则上是这样。但业界对于5.5G手机其实并没有明确的标准去定义,所以厂商在商业推广或宣传的时候也不会很严谨,比如只要有手机直连卫星、AI、更高的定位精度、更多的载波聚合等功能,可能都会说自己是5.5G手机。

搜狐科技:5.5G主要是基于5G的演进,是不是对消费者体验不会有较大影响?

杨少石:如果你有特殊的需求,比如盲人出行,仅从技术指标来说,用5.5G手机可能会更方便,因为定位精度会更高,在上台阶之类的时候会更安全。

但整体上我个人倾向于认为,和5G类似,5.5G商用之后从消费级的个人体验上来说不会有大的变化,因为还没有通用的杀手级应用出来,所以实际上这主要是一种网络能力的提升,相当于先把路修好,后面会跑什么车目前还说不清楚。就看业内面向应用开发的公司,能不能有一些新灵感和新业务将来会跑出来。

搜狐科技:5.5G会大规模商用落地吗?

杨少石:我觉得不会,尽管运营商有科技创新方面的牵引作用,它不规模化采购设备,下游产业链公司都不好过。但同时运营商也有经营业绩考核的压力,5.5G部署也意味着相当多的资本支出开销。

目前,5.5G对于消费者来说并不是急需的,部署可能更多在满足行业客户的高端需求方面,公共网络这块还看不到有大规模部署铺开的业务推动力。

搜狐科技: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表示,5G的投资不会大幅增长,因为它是在5G基础之上,您怎么看?

杨少石:这是比较聪明的做法,也是内在的需求,5G网络设备才刚刚部署没几年,整个生命周期还很长。一般来说,基站等网络设备都是以10年的周期去看,每代网络的实际生命周期还有明显的“长尾效应”,中间的设备升级一般不会把硬件都给换掉,现在运营商都希望能尽可能实现软件化的网络升级。

搜狐科技:5G商用5年以来没有杀手级的应用,随着后续的网络演进真的会带来应用的爆发吗?

杨少石:我觉得前景还是有的,但也不是很确定,未来难以准确预测。到目前为止,对于人类而言,信息通信技术发展带来的业务体验,一方面是满足基本的通信功能需求,一方面主要满足的是感官需求,媒体形态上从文字到语音到各类视频,但感官需求是偏主观的,且与人类感官的生理门限强相关,有其饱和区域,不会是线性的或单调式增长的。

早年我们做3G的时候,当时一个核心应用我们认为是基于手机号码的视频通话,但是实际上生活中几乎看不到这类应用,后来是在4G发展下互联网公司推出的微信等多媒体即时通讯APP实现了这个功能,才使视频通话以另一种方式实现了全面普及,而短视频的爆火也是我们当初没有预料到的。

虽然目前在5.5G我个人还看不到有什么现象级、杀手级应用,而6G技术离现在还太远,谈论其革命性业务应用也仅限于一种愿景规划,但这不代表未来一定没有。因为很多未来变化不是现在能预料的,重要的是要始终保持开放心态,大胆想象,理性求证。

发布于:北京市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意见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